“新优质”学校创建自评报告
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创建于1997年,位于市中心,占地近16亩,建筑面积1.28万平方米。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、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、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、常州市优质初中等称号。她简洁不失精致、朴素不失大气。自2015年,第四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实施以来,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,全校教师知难而上、执着追求,以课堂转型为契机,不断提升管理水平,积极推进课程改革,有效借助技术力量,加快学校文化建设,探索新型评价方式,形成了新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,表现在:
一、主动发展,中规达标
在第四轮学校主动发展中,我们以全员通过的方式,确定了学校用“雁文化”来引领师生的无限发展;确立了“卓尔能群”的校训,“为未来的中国人而教”的办学理念,以及“慎独态度、合作精神、家国情怀、公民素养”的培养目标。学校严格规范办学行为,执行“五严”规定,开足开齐课程,在学区生不断增长的前提下,平均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。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,教师学历全部达标,没有有偿家教类似事件发生。学校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,采取民主集中的办法,近两年修订了学校章程,成立了校务委员会,协同教代会和家委会,共同参与学校管理,政务“公开、公平、公正”。学校被评为“省平安校园”,也是常州市老牌的“教育技术装备示范学校”。
二、 品质卓越,特色明显
2015年始,当学校确立了以“雁文化”引领学校顶层设计,学校发生了蓬勃的生机和可喜的变化:
(一)课程建设
学校场地小、师资紧、活动区域不多,但是学校能因地制宜,挖掘人、财、物的各方资源,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课程。学校自主开发了“国粹养德”国学课程、乡土历史课程、课间音乐欣赏和音乐常识课程等等;并积极与高职校开展职业生涯课程研究,与少年宫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研究,与社区前后北岸开设历史名人街区研究,与企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,引进第三方机构以及外聘专业人才,拓展丰富社团课程研究等。在此基础上,学校应运而生了“ILOVE”活动课程,并一举申报成为“省课程基地”,极具创新意义和研究价值。
在实施省前瞻性互联网+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,探索道德与法制的互联网+范式研究,并担任主要成员,带领参与校共同改革,举行区域的项目推进和成果介绍。
积极探索评价方式的改革,渗透“大雁”精神品格的评价体系,开展师生评价。开展学校教师“月度人物”评选和学生“月度之星”评比,强调综合评价、全面评价和合作评价。
(二)学生发展
学校严格执行《中小学生守则》,在七年级开展以养成教育和自主管理为主题的行规教育,在八年级开展以服务社会和自主成长为主题的个性教育,在九年级开展以放飞青春和自主发展为主题的梦想教育。从而形成我校的“三自”德育体系。学生在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中位于前列,体质健康标准达标。学校每年开设“艺术节”、“体育节”、“科技节”、“阅读节”、“趣味运动会”以及大合唱等活动,社团活动实现网上选课、网上评课,学生参与率达100%。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文化育人、活动育人、课堂育人、成长育人非常满意。
(三)队伍建设
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,深信依靠教职工,才能办好学校。学校鼓励、支持外出培训和进修,除名师大课堂、校本培训之外,学校还积极与高校、外企和其他知名学校联手,采用“走出去请进来”的方式,每学年外出培训的教师达96%人次。学校妥善安排教师课务,支持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和出国考察,积极参加轮岗交流。学校老师积极参加各级给类教师梯队评比,学校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3.3%,在省市评优课比赛中屡获大奖,学生满意度高。学校有3项省级课题以及若干项市级备案课题,是常州市教科研基地。很多老师的论文获奖或发表。
(四)校长发展
校长自两校合并开始,就在这里工作。在历经多岗位、多角色锻炼后,渐渐走上领导岗位。常年坚持在教学一线,带班成绩名列前茅。担任学校领导四年多来,尽管还非常年轻经验不足,但是其教育情怀和教育主张得到了全校师生、家长的任可。热爱学习,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加自学,撰写读书笔记,每学年均向全校教师做学术讲座和管理报告,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3篇论文,主持市级以上课题。传承学校文化,并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,赢得了社会良好的口碑。
(五)信息技术
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,是省前瞻性项目“互联网+学科范式”研究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成员,学校也成为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单位,有专属的互联网+的研究课题,每学年开设研讨课,并在全球“智慧课堂”评比中,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以上荣誉。老师参加青果在线、名师晒课活动积极性高。
(六)特色领衔
学校虽然始建于1997年,但是前身确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两所初中合并而成。在多年的办学积淀和追求中,我们总结和定格了学校的办学优势。2012年开始,学校在华师大熊川武教授的指导下,开展了“小组合作”课堂教学的研究,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主张和做法:课堂教学因材施教,设计了教学指导书、学生分层“加速”、课后开展“优生弱科”研究、作业开始“错题集”的整理……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,我们引进互联网+技术,使得课堂更加高效,教学质量逐年攀升。在课程建设方面,我校的“ILOVE”活动课程融合了职业教育、通用技术、社区资源、校企联合等多种优质课程资源,为学生踏入未来社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
三、责任担当,声誉卓著
每一份成绩的取得,都印证着实验人每一个坚实的脚步。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,如我校政治组承担了省级前瞻性项目互联网+道德与法制的核心研究校,组内形成了主题体验式教学,向全省作经验交流分享。校物理组人才辈出,2016年被评为省物理教研基地。学校经常面向省内外同行开设教学观摩课,很多老师担任在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,并在活动中做专题讲座。良好的口碑,使我校办学品味香飘校外。自2008年起,我校就开始了与市体育局下属的延陵中学、天宁区下属的原第八中学组建了教育集团,一体两翼的格局,让三所学校在学校管理、课堂教学、教师专业发展、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开始了探索和尝试。2016年,我校被天宁区政府授予“集团办学优秀学校”的称号,校长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;同年,我们又与溧阳汤桥初级中学开展帮扶共建活动。近三年,学校先后派出了援疆教师和援青教师,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了一定的贡献。我校的先进、优秀管理经验经常见诸报纸或电视台新闻,学校在2014年承办了“全国课改研讨会”,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了来自全国300多位专家,全方位展示了我校的办学成果。
四、继往开来,争创新优
对照“新优质”的申报条件,我们盘点了学校办学的优势和成果,同时也深感还有很多不足。可是这些问题和不足,正是我们未来发展赖以提升的空间和资源。面对即将搬迁到新的校区,我们将在以下方面进行突破:
(一)打造新生态校园
学校将结合新校区的环境和地域,融入“雁文化”精神内涵,在价值引领、环境布置、文字表述、物化摆设中深入渗透,让每个师生言行都渗透“卓尔能群”的气质,让百年校园的品质一脉相承。
(二)建设高品质项目
学校将充分利用本地社区和学校的资源,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多元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。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、反思能力,让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自身专业成长的一个媒介;尽可能提供教师帮助和支持,打造能胜任校本课程开放的专业型教师;另外,加强与校外专家尤其是高校教师的交流与合作,让高校专家给予更多的专业引领。
(三)构建全德育理念
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。我们要牢固树立“每一个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,每一节课都是德育阵地,每一个活动都是德育载体,每一个微笑都是德育评价”的理念,建构适合学校校情的德育目标和活动体系,构建富有特色的行动路径,使各年级的德育活动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,循序渐进地推进,分层有效开展,从而提高育人育德的针对性、实效性。
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
2017年9月